欢迎来到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-2025北京医博会! 上海展 北京展 深圳展
媒体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媒体中心 >> 行业新闻 >> 浏览
媒体中心
行业新闻

北京医疗器械展-五亿美元输血!高瓴伸援手,微创医疗债务警报暂缓解

时间:2024-4-11 0:52:1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点击:

蓝鲸财经记者 王健文 屠俊

曾剑指万亿市值的微创医疗,而今不得不借钱还债。

财报显示,2024年6月,微创医疗有一笔4.48亿美元的可转债即将到期,且年内,公司还有共计2.95亿美元的短期债务亟待偿还。两笔债务总计7.43亿美元,相当于人民币超50亿元。

在债务压力下,4月5日,微创医疗发布公告称,公司自高瓴资本等机构处取得了一笔最高2亿美元的融资,并将获得3亿美元的借款,以偿还即将到期的4.48亿美元可转债。至此,微创医疗的债务风波得以暂时平息。

在2020年的股东大会上,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曾意气风发的喊出,“微创是一家有万亿市值基因的公司”。但几年过去,公司却仍面临着持续亏损、债务压力悬顶等一系列难题,市值也较2021年最高点时跌去了九成。减亏、减债、完成对赌协议,未来的微创医疗还将面临许多挑战。

借新债还旧债

4月5日,微创医疗公告称,为了偿还4.48亿美元的可转债,公司与原贷款人签订了一份可换股融资协议。

根据这份协议,原贷款人同意向公司提供1.5亿美元的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,年利率为5.75%。同时,原贷款人还可以额外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额度。这里的“原贷款人”是高瓴资本,以及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关联方旗下的一家机构Jumbo Glorious。

不过,若微创医疗想要获得额外提供的5000万元贷款,也需要遵守对赌协议,即公司2024年及2025年的亏损额不得超过2.75亿美元、0.55亿美元,2026年需要实现9000万美元以上的盈利。否则,贷款人可以要求微创医疗提前偿还贷款。

除了这笔最高不超过2亿美元的借款外,微创医疗还公布了另一项借款计划。公司表示,其正在积极和多家金融机构沟通,预计将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信贷支持。

微创医疗之所以要从多方筹措资金,是为了偿还一笔即将到期的可转债。

在医疗行业融资市场尚且景气的2021年6月,微创医疗曾以0利率发行了一笔7亿美元的可转债。根据协议,这笔款项的贷款人可以选择以92.82港元/股的对价将债券转化为股票,这一价格较6月1日收盘价溢价约30%,到期时间为2026年。但债券持有人有权要求该公司于2024年6月11日赎回全部或部分2021年可换股债券。

不过,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,微创医疗的股价在达到最高点72.85港元/股以后便一路下跌,至2024年4月9日收盘,公司股价已跌至6.58港元/股,累计跌幅超过90%,市值也跌至121亿港元,较最高点蒸发超千亿港元。

在此背景下,那些在高位时购买了债券的投资方,显然不能接受债转股,微创医疗也只能出资回购这些债券。

对微创医疗而言,想要偿还这笔债务并不轻松。

财报显示,截至2023年年底,微创医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.20亿美元,虽然足够覆盖这笔债务,但公司目前持续亏损,每年还需要大量资金支出以满足研发、营销等需求,2024年年内还有共计2.95亿美元的短期债务需要偿还。正因如此,在编制2023年年报时,毕马威给出了一份非标年报,并在报告中提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。

在此背景下,寻求融资、借新还旧成为了公司的必然选择。2023年12月,微创医疗曾发行过一次金额为2.2亿美元的可转债用于偿还部分借款。还款后,这笔可转债仍余4.48亿美元待还。

而在本次借款完成后,微创医疗又能够获得最高5亿美元的资金,足够偿还上述可转债。在距离还款日仅余2个月时,这颗隐雷被暂时拆除,公司成功度过了这次债务风波。

但对公司而言,在渡过眼前的危机后,未来的路仍旧不好走。与此前的无息债券相比,此次微创医疗借新还旧,还背上了额外的利息支出。且公司若要动用高瓴资本提供的额外5000万美元的借款额度,还需要背上对赌协议,这对于连年亏损的微创医疗而言并不容易。且若上述贷款人最终不选择转股,此次债务到期后,微创医疗仍将面临新一轮的偿债问题。

资金压力悬顶

1998年,归国科学家常兆华在上海张江创立了微创医疗。最初,微创医疗主要生产血管介入产品,此后通过并购等方式逐渐扩充产品条线,目前公司共有心血管、电生理、骨科等12大类业务群。

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充产品条线、提升公司体量,也是许多国际医疗器械龙头走过的路。如美敦力就自20世纪末期起,通过频繁的并购进入了骨科、糖尿病等多个领域。实际上,微创医疗也的确喊出过“对标美敦力”的口号。

但随着产品条线的扩张,微创医疗需要的支出也越来越多。2021年至2023年,公司的研发成本分别为2.98亿美元、4.20亿美元、3.79亿元,占营收占比分别为38.24%、49.93%、39.91%;营销成本分别为2.98亿美元、3.28亿美元、3.35亿美元,占比为38.21%、39.04%、35.23%。

此外,自2020年以来,疫情带来的产品需求变化以及医疗器械集采的铺开,让微创医疗的营收也大受影响。彼时,心脏(冠脉)支架作为第一个集采对象,价格从均价1.3万元人民币下降至700元人民币左右。而微创医疗是当时中标量最大的企业。在2020年的国家集采中,微创医疗共有两款产品入围,累计意向采购量约37.66万个,占国家支架集采总量的35%。受此影响,当年,微创医疗心血管介入产品营收同比下降44.6%至1.44亿美元。

这也让微创医疗2020年的营业收入降6.49亿美元,同比下滑了18.24%,直到2022年,公司的营收才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。

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,自2020年以来,微创医疗连续4年陷入亏损,亏损额分别为2.23亿美元、3.51亿美元、5.88亿美元、6.49亿美元,合计亏损18.12亿美元。

高额的研发投入叠加持续亏损,让微创医疗不得不通过借债来满足资金需求。除上述可转债外,截至2023年末,公司一年内应偿还的短期负债达2.95亿美元、一年以上长期负债余额为5.08亿美元,合计达8.04亿美元。2021年至2024年,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49.4%增至64.3%。

为了减轻资金压力,微创医疗在借新债还旧债的同时,也在努力“节流”。在2022年的一次电话会上,微创医疗曾表示将把研发成本占比控制在35%左右,但显然,2023年公司并未达成这一目标。

此外,微创医疗频繁分拆子公司上市,也部分出于减轻自身资金压力的考虑。自2019年起,微创医疗先后分拆了心脉医疗、心通医疗、微创机器人、微创脑科学、微电生理等5家子公司上市北京医博会 北京医疗展 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北京医疗器械展 2024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2024北京医博会 2024北京医疗展 2024北京国际医疗展 北京国际医疗展官网:/beijing/。

但如今,这条路也充满了变数。2023年5月,微创医疗子公司微创心律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,至今未有回应。且微创心率在2021年C轮融资时,曾与高瓴资本等投资方签订了对赌协议。若公司未能在2025年7月17日前上市或首发市值低于15亿美元,均可能面临赎回风险。

对微创医疗而言,曾经“万亿市值”的目标已经变得可望却不可及。在债务压力、降本压力以及对赌压力之下,公司或许仍将艰难前行。在年报中,公司也表示,未来将充分重视财务报表的健康度及现金流的充裕性,致力于在未来几年大幅减亏并实现盈亏平衡。

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