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行业,国产替代的发生,不仅意味着产业链的迁移,更意味着财富的转移。芯片、苹果产业链如此,医学行业也是如此。
医学影像设备领域,正在上演这样的故事。作为曾经被“卡脖子”的行业之一,国内医学影像设备一度严重依赖进口,但如今,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。
与国产替代进程一同发生的,还有头部玩家不断增长的估值。例如联影医疗,2017年9月,其A轮融资估值便达333.33亿元,并创下医疗领域单笔融资之最。
三年后,联影医疗的估值翻了2倍。2021年12月31日,联影医疗递交科创板上市招股书。根据招股书,公司拟发行估值为1041亿元。
若以该估值上市,联影医疗将成为医疗器械领域,市值超千亿的唯二巨头之一。另一巨头,是市值超过4000亿的迈瑞医疗。
单从业绩来看,2020年联影医疗净利润不到迈瑞医疗的七分之一,但市值已经是迈瑞医疗的四分之一。这说明,能如此迅速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,除了业务发展,还包含了外界对联影医疗的无限期待。
就当前来说,联影医疗是最有可能在医学影像设备高端领域,及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的玩家之一。这也是市场愿意给予其千亿估值的核心。
换句话说,能否在高端领域以及海外市场持续突破,也是联影医疗市值能否站稳千亿的关键。虽然很难,但不得不做。
/ 01 /
国产替代的硬核玩家
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,都不能脱离时代机遇。联影医疗的诞生,便是如此。
过去,医学影像设备(CT设备、核磁共振仪等)一直处于被“卡脖子”状态。这一点,从各领域海外巨头的市占率便能看出。
最夸张的时候,在MR(磁共振仪成像)和CT(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)等设备市场,进口品牌曾占据国内90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即便是在2019年,中国CT设备主要厂家保有量占比最大的仍是通用,达到30%;其次是西门子,达到23.5%。加上排名第三的飞利浦,“GPS”三大巨头占据国内CT市场66%份额。
这意味着,大部分患者在医院,都是接受进口设备的“诊断”。由于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是典型的高精密仪器,不仅涉及上万枚零件,并且学科交叉度高,极度复杂。受限于国家工业水平,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,整体受制于人。
近年来,随着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的进步,产品核心技术被逐步攻克以及产品品质与口碑的迅速崛起,国内大型医学影像设备,开始蓬勃发展。
更重要的是,这是医疗器械中最大的子行业之一,各路资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赛道。在资本的助推下,国产学影像设备的发展驶入快车道,联影医疗则是其中表现最突出的选手之一。
根据招股书,截至2021年底,公司累计向市场推出70余款产品,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(MR)、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(CT)、X射线成像系统(XR)、分子影像系统 (PET/CT、PET/MR)、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(RT)及生命科学仪器。
这其中,既有中低端产品,也有高端产品。比如在CT领域,公司产品实现了从16排到320 排产品的覆盖(排数越高,CT产品扫描时间越短、成像越清晰),基本与海外玩家处于同一梯队。
并且,根据公司公布的技术参数,基本不逊于竞品。这也使得联影医疗在国产替代的进程中,占得先机。
按照新增销售数量,在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多个细分领域,比如MR、CT及分子影像系统,联影医疗基本均处于第一的位置,成为引领国产产品逐渐打破海外巨头垄断的重要力量。
/ 02 /
疫情带来的增长红利进入尾声
不得不说,一个人的命运,不仅要靠自我奋斗,也要看历史的进程。
常规状态下,大型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,并不会太快。即使大如迈瑞医疗,2020年之前,更多是保持着每年20%左右的稳定增长。
2019年,在4大产品持续放量的情况下,联影医疗收入仅增长9.5亿元;2020年联影的MR系列产品,销量较2019年增长了55台,但带来的增量收入也相对有限,约为3亿元。
疫情成为转折点。
2020年末,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。疫情深刻地影响了社会民生、经济的发展,但也极大促进了医疗行业的发展。联影医疗,便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。
因为XR(X 射线成像)、CT是诊断新冠病毒的重要设备,疫情下需求大增。例如,2019年国内CT市场为117.6亿元,较2018年增长不到3亿元,但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达到了172.7亿元。
作为国产医学影像设备替代者,联影医疗销量自然暴增。2020年,联影医疗CT系列产品销量达到1277台,较2019年增长了663台,带来了超过15亿元的增量收入。
另外,XR系列产品销量,也是从2019年的769台增长到了2020年的1587台,带来了超过5.31亿元的增量收入。
正是得益于XR、CT系列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,联影医疗业绩大爆发。2020年,公司收入达到57.61亿元,同比增长93.39%;扣非净利润达到8.78亿元,而2019年还是亏损2.55亿元。2021年上半年,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,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0.85亿元和5.6亿元。
这也成为联影医疗千亿估值的关键。就在2019年12月,上海北元公司出让联影医疗股份的估值,依然还是333亿元。如今,联影医疗IPO拟发行估值达1041亿元,两年时间翻了2倍。
当然,随着疫情红利的消失,XR和CT系列产品的需求也将回归正常。这种情况下,联影医疗问鼎千亿之路,还需攻克两大难题——高端国产替代,以及出海。
/ 03 /
还需攻克的两大难题
首先来看高端国产替代。
目前,虽然部分国产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,进口垄断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,但国产替代还仅限于中低端市场。
以CT市场为例,2020年64排以下CT产品国产化率已超过50%,而64排以上CT国产化率仅35%。
虽然联影医疗是国内最大的CT设备厂商,但其也主要是攻占了中低端市场。2020年,中国64排以上CT,市场占有率前三的依然是“GPS”,合计占有65%左右的市场份额,联影医疗占比仅14%。
这样的情况,也在MR市场出现。2020年,西门子以高达36.3%的市场占有率占据3.0TMR市场第一的位置,GE医疗和飞利浦医疗分别占据二、三位。联影医疗则是占据第四的位置,市场份额为17.1%。
这也不难理解。一方面,与GE、飞利浦、西门子等外资品牌相比,虽然国产高端设备在临床诊断时可以满足各种需求,但用于科研时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外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。
另一方面,高端进口设备已在国内市场深耕多年,不管是出于医疗质量,还是品牌形象及使用习惯,医院首选还是进口设备。这也导致,在高端市场,国产设备的突破还需要时间。
但不管怎么说,在高端产品实现替代,才是最终方向,原因有二。其一,低端市场竞争日渐激烈,包括美的等“外来者”也已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军该市场;其二,因为性能更加突出,高端替代中低端将会是趋势。
对于已经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的联影医疗,要想更进一步,势必要在高端产品领域继续突破。
与此同时,海外市场也是联影医疗必须攻克的一大堡垒。
不管是创新药企业,还是医疗器械企业,都面临着出海的难题。市场内卷、集采压力,倒逼着所有人出海寻找出路,寻找更广阔的天地。
以国内医学影像市场为例,市场规模突破千亿虽是时间问题。根据灼识咨询数据,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已达537亿元,预计2030年将接近1100亿元。而全球市场规模早已超过千亿。根据灼识咨询数据,2020年全球医学影像市场规模为430亿美元,2030年将达627亿美元。
大水养大鱼。“GPS”的成功,便离不开出海的成功。如今,市场参与者都在加速出海的步伐。根据2020年营收口径,A股20家医疗器械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过30%。
当然,这离不开新冠防控业务的催化,但这也为器械玩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。
过去,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制造的医疗器械持怀疑态度,不敢引进使用。此次疫情,国产医疗器械不仅解决了这些国家的燃眉之急,还使他们对国产医疗器械有了新的认识。
按照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的说法,“这使得国产品牌在国际发展至少提前五年”。
联影医疗也将全球化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。疫情期间,公司也向乌克兰、泰国、日本、美国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紧急驰援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及专家团队,参与全球抗疫。
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的。受限于种种因素,联影医疗的境外收入并不高。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,其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4329.63万元、9881.85万元、2.4亿元和1.8亿元(按终端客户装机所在地统计),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仅有2.18%、3.37%、4.21%和 5.89%。对公司整体贡献有限。
北京医疗器械展览会 北京医博会 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北京国际医疗展 北京医疗展 2022年北京医疗器械展览会 2022年北京医疗展 2022年北京医博会 www.bjmedexpo.cn 联系人:159 0218 9851
比起高端国产替代,出海是一条更难走的路。当下,我国出口的产品以中低端医疗设备为主,要想加快拓展更大的市场,在高端医疗器械设备领域仍有较大不足,同时还要应对不同地区对医疗器械的不同监管政策、法规,面临欧美老牌医疗器械企业的夹击。
包括联影医疗在内的一众玩家,要想从中脱颖而出,仍需加倍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