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深圳医博会-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! 上海展 北京展 深圳展
媒体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媒体中心 >> 行业新闻 >> 浏览
行业新闻

深圳医疗展-山区基层医疗的“强基”探索

时间:2022-7-6 11:58:0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点击:

 崭新的标牌,白色瓷砖的外墙,远远望去,大埔县百侯镇白罗村卫生站颇为简约雅致。站内干净整洁,设有诊断室、治疗室、家庭医生签约室、药房等,村医罗国勇正在为村民量血压。

  梅州卫健局数据显示,目前梅州全市共有2300多名乡村医生,他们分散在各乡村。

  当前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,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日渐提升,成为我国卫生健康体系的牢固网底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有力防线。但身为农村群众健康的“守门人”,一些地方的乡村医生却仍存在岗位待遇不高,缺乏制度保障,以及晋升渠道不够完善等问题。

  强化制度保障、激发村医工作积极性、提高村医服务能力……近年来,为了不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,改善村医的工作环境,提升村医的获得感,让村医当好农村健康的“守门人”,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,梅州各地在积极探索。

  ●南方日报记者陈泽铭通讯员梅卫宣

  ?现状

  老龄化严重年轻村医缺口较大

  百侯镇位于大埔县东部,距离梅州市区近100公里。50多岁的罗国勇是该镇白罗村唯一的村医,为全村1200多人提供医疗服务。

  山区地广,交通不便,村民居住分散。需要入户巡诊时,罗国勇便骑上摩托车,背着药箱,在山路间穿梭。有的地方摩托车过不去,他只能扛上药箱徒步。

  谈起近年来发生的变化,罗国勇直言最大的改变是工作条件,“以前村医大多在家里开小诊所,空间小、设施简陋,后来搬进了卫生站,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。”

  2017年以来,广东省相继出台《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》《关于财政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》等政策,加大投入力度,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

  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,梅州市在2017年开展“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示范镇”创建活动,投入3亿多元开展公建规范化卫生站建设工作。

  公建规范化卫生站实现了外观标识统一,内部功能科室设置规范,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齐全,面积基本上达到80平方米以上。目前,梅州全市有村卫生站2138个,其中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1889个。

  尽管硬件设施取得一定进展,但影响村医队伍稳定发展的体制、机制等问题却依然存在。其中,待遇薄弱和养老保障缺失是两大突出难题。

  罗国勇告诉记者,村医收入主要分三部分:一是省财政补助,自2017年起每个行政村每年补助2万元;二是公共卫生补助,按服务人口和项目数量补助;三是诊疗费,与接诊量直接挂钩。满打满算,他一年收入约三四万元,“马马虎虎,如果有家庭负担的情况下便会捉襟见肘。”

  由于各县(市、区)情况不同,大部分村医必须自己购买养老保险和医保,“以前一个月需要缴纳700多元,有些村医只能选择放弃购买。”

  与此同时,后继乏人是影响基层医疗发展的另一大问题。

  “对于山区而言,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诊疗量不小,农村医疗服务需求不可忽视。”梅州市卫健局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罗颍介绍,2021年,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数达1997.7万人次,其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占比超过57%。

  在全市2300多名乡村医生中,60岁以上的约360人,50岁到60岁之间的有近500人。老龄化问题严重,年轻村医缺口较大。

  2020年,广东省发布《广东省乡村医生注册管理试行办法》(下称《试行办法》),提出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,经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综合理论、技能考试,成绩均合格的,可申领《乡村医生执业证书》。允许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、中医学类、中西医结合类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(含尚在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)可免试申领《乡村医生执业证书》。

  事实上,《试行办法》的出台拓宽了乡村医生来源渠道,有助于吸引高学历人才投身农村医疗卫生健康事业。

  补齐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短板,让老百姓有医生看病,梅州各地正积极探索。

  ?破题

  强化制度保障解决后顾之忧

  这几年,罗国勇明显地感受到,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村民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。“村里的老人家时不时会来到卫生站量血压、测血糖,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问我。”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,自己的“心头病”——养老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。

  近年来,大埔县在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上大胆创新,加大财政投入,建立和完善了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长效机制,积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。大埔县也成为了梅州市首个落实村医养老保障的县。

  大埔县卫健局医政股负责人何增荣告诉记者,2018年起,大埔对全县在岗乡村医生按社保政策缴纳养老保险;对男年满60周岁,女年满55周岁,无法首次参保的乡村医生,参照2012年离岗接生员和赤脚医生文件标准,给予生活困难补助。

  此外,对于愿意到空白村卫生站执业的乡村医生,大埔明确规定在省补助标准上,由县财政加大对空白村卫生站的补贴力度,每月给予1000元生活补贴。

  据了解,2021年大埔县共为187名村医缴纳养老保险,缴费约170万元。“财政兜底解决了后顾之忧,我们终于不用只靠情怀支撑生活。”罗国勇兴奋地说。

  得益于养老保障制度的落实,大埔县村医队伍逐渐稳定和壮大。据何增荣介绍,全县232个公建村卫生站的固定村医由原来158人增加到218人,有效解决了边远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百米”;村民一些常见病、多发病在村卫生站就能得到解决,实现小病不出村。

  在兴宁市,第四批村医公开选聘工作正在进行着。

  兴宁市卫健局医政医管股股长陈坤明告诉记者,招聘设有统一的考试,考试内容包括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、农村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与预防等。同时开展相关技能操作的考核,“确保招进来的村医会看病。”这几年,有40多名村医通过选聘,奔赴兴宁各个乡村。

  在毕业季,当地瞄准就业需求,向待业的医学毕业生抛出“绣球”。陈坤明介绍,聘用毕业生担任乡村医生,一是解决就业问题,二是解决考证问题。可以根据《试行办法》直接考取医学证书,“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来,选择在乡村过渡。”

  值得一提的是,面对村医空白村,兴宁市会启动前期镇村摸排工作,动员本地学医且有意愿担任村医的人。“如今,刁坊镇有一名中专医学毕业生,已经做好准备正式上岗。”陈坤明说。

  此外,对目前没有固定村医的村卫生站,当地要求各镇卫生院派出医生定期巡诊,将医生姓名、巡诊时间、监督电话进行公开。罗浮镇卫生院副院长罗雨棠说,卫生院安排医生到村卫生站坐诊,每周两次,一次去一天,切实解决边远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。

  ?建议

  加强顶层设计让村医有盼头

  乡村医生是我国广大村民的健康守护者,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为了补齐基层公共医疗短板,使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更加专业规范,保障村民们的健康,业内人士聚焦提升薪资和福利待遇水平、完善职业规划和晋升机制、健全培训机制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,纷纷建言献策。

  在提高村医收入待遇上,业内人士表示,在省原有补助的基础上,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,进行相应的补贴激励。与此同时,要发挥社会力量作用,由政府牵头,民间组织参与,共同成立基金会,提高村医待遇。

  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,还应当进一步拓宽乡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,让村医有盼头。”陈坤明认为,乡村医生是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一部分,应给予他们更完善的职业规划,让其工作更有奔头,岗位更有吸引力。

  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提到: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,支持县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参加培训、进修,建立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”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“乡镇卫生院可以招聘‘会干活、能干活’的村医,让年轻人有盼头,愿意去乡村一线锻炼。”

  此外,应当建立并完善村医退出机制,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养老保障问题。陈坤明建议,要加强顶层设计,需要省级层面统筹考虑,坚持“全省一盘棋”的理念,统筹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。

  而在实际工作中,村医老龄化的现状,使得这部分医生接受信息化知识迟缓,容易导致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。

  罗颍认为,应当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培训机制,让村医能定期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和进修,提升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,从而更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。

  何增荣表示,当地将切实以“创建卫生强县,打造健康大埔”为目标任务,进一步加大投入,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,着力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弱等突出问题。

  一线故事

  24小时不关机护佑村民健康

  “我是把自己当作村民的孩子。”兴宁市罗浮镇浮东村村医刘美宏笑着跟记者说。

  2007年,刘美宏来到浮东村卫生站工作。投入工作后,他针对其辖区村民居住地分散,老年人及妇女儿童居多的特点,对常住人口进行了逐户梳理和走访,与每户村民都建立了通信方式,全面了解该村村民的居住地及身体健康状况。“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。”刘美宏随身携带着一个药箱,一接到患者的电话,他便立马背上药箱,骑上摩托奔赴现场。

  村医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,他们用专业和奉献守护着村民健康,成为村民们的“健康守门人”。

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人民的医疗需求在不断提高,构建新的乡村医生队伍人才秩序也变得越来越迫切。在这个过程中,广大村医们用他们的淳朴情怀,坚守着为民服务的初心。

  “我们的职责就是用心守护好村民们的健康。”刘美宏说,当下村卫生站和村医的作用,更多的是预防本村老年人突发疾病,提供便民服务。

  在浮东村,就诊患者基本都是老年人及儿童。老年人出行不便,需要上门服务,不管白天黑夜、雨天晴天,如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为村民服务。“急病人所急,想病人所想。”刘美宏告诉记者,村医是最接近农村患者的人,他们的出诊速度关系着病人的命运。

  2015年6月的一天晚上,村民刘伯突然头晕乏力、面色苍白,家人赶紧打电话给刘美宏。接到电话后,他立刻赶往刘伯家中。当他进一步询问情况后,发现刘伯疑似消化道出血,于是赶紧让其家属通知上级医院转诊。由于患者妻子晕车,刘美宏全程陪同刘伯转诊,把他送至上级医院安顿好后,他才回到家中。“打开手机一看,已是次日凌晨三点多。”

  遇到突发病情,村医发挥着专业能力,尽力挽救生命。

  刘美宏仍清晰地记得,几年前,村民刘姨在洗澡过程中因浴室过于封闭、沐浴时间过长导致一氧化碳中毒,不省人事。赶到现场后,他立即把病人转移到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,一边对病人采取急救措施一边让家属拨打120,为病人的治疗赢得了时间,通过医院救治最终转危为安。

  “为民服务,更要与广大村民打成一片。”这是大埔县百侯镇白罗村卫生站村医罗国勇的人生感悟。

  村民健康意识提高了,自觉前来检查身体情况的人也多起来。每当那个时候,卫生站便成了村医与村民唠家常的场所。“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?”“要多去散散步,走一走。”如同身边好友,罗国勇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。

 深圳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医博会 深圳医疗展 医疗展 医疗器械展览会 2022年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2022年深圳医博会 2022年深圳秋季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秋季医博会 深圳医博会官网www.bjmedexpo.cn  村民少跑腿,小病不出村……这样的场景不断在梅州乡村上演。

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