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网广州12月20日电 题:亿纬锂能:向新向精保持领先 做大做强服务全球
新华社记者陈凯星、丁乐
产品和服务从单一到多元,研发和制造向数字化升级不断进阶,历经22载,亿纬锂能已形成消费电池、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“三驾马车”并驾齐驱的业务结构,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平台公司。
“全球经济发展大环境、大格局已经改变,我们是新能源事业的主要参与者,符合未来时代趋势。”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说,“冷静期内不冷清,我们时刻准备着,以持续提升的技术能力与质量能力为核心,加强韧劲穿越周期,做大做强服务全球。”
驰骋新赛道
在亿纬锂能惠州总部工厂的一侧,摆放着20多个大集装箱,这是亿纬锂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示范电站,每日可储存1.8万kwh,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近十年用电量,每年可转移电量1000万kWh,年节能电费收益462万元,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吨。
储能项目布局上,亿纬锂能在惠州落地甬莞智能移动充电桩、参与龙门零碳生态园储能示范项目等;储能产业落地上,在中韩(惠州)产业园起步区,亿纬锂能投资约70亿元打造国际化新能源生态产业园,重点开展新型储能共性技术、先进装备和重大新品的研究与开发。
针对业内热议的产能过剩现象,刘金成认为,决定因素不是产能本身,而是每家公司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的能力。“在理性和良性的新阶段,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会面临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,我们将持续在技术创新、效率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。”
于是,在工商业大型储能应用方面,亿纬锂能做出探索。与多方在通信储能或电网侧配套等领域开展合作,并在户用储能、工商业储能细分领域,以多场景化、定制化的方式,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。
从2016年开始筹备到2017年成立专门事业部,再到如今,亿纬锂能储能业务于2022年突破百亿元。刘金成说,展望未来,我们仍将持续深耕,随着新产能逐渐落地,产品线不断丰富,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。
亿纬锂能参加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。(受访者供图)
新质生产力保持领先
位于仲恺高新区的亿纬锂能第29工厂车间内,零部件抵达进料口后,机械臂、AGV机器人、RGV穿梭车配合,辗转挪移间,一排排电池很快就生产出来。
过去,锂电人用一双手、一把剪刀和千分尺作为科研工具,现在研发和生产中数字化程度大大提升。“从制造企业传统的拉线式生产方式,演变到全机器作业的数字化生产,越来越多企业追求新质生产力,以更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。”刘金成说。
创新引领下,亿纬锂能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。刘金成介绍,亿纬锂能打造的60GWh超级工厂,通过数字化与集成化,可实现人均产值提升300%;数字化手段助力制造更加严格地管控不良率,实现从百万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的要求。“随着数字化技术升级,电池制造水平的可靠性将会满足甚至超过车规级要求,我们有信心在两三年把这件事做到。”
回顾历史,从创业初期研发锂亚硫酰氯电池,抓住全国电网改造热潮,抢占大部分电表市场份额;到2011年研发SPC电池电容器,2019年抓住ETC建设机遇进一步增长;再到2015年起耕耘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。刘金成说:“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市场在不断发展,我们赶在市场爆发前准备好技术和产品,有的项目等十几年都等过。”
目前,亿纬锂能构建了五大电池研究院及多个电池研究所;今年新成立医疗电池事业部,发布了涉及人体内外应用、精细和安全要求更高的的医疗电池解决方案。“我们秉承以技术创新、极致制造和标准平台为基础,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。”刘金成说。
亿纬锂能参加第24届欧洲电力能源展。(受访者供图)
做大做强服务全球
近年来,以亿纬锂能为代表的中国锂电企业,在国际化合作方面动作频频。
合作建厂模式上,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动工,打造“国际化圆柱电池产业园”项目;亿纬锂能与泰国EA集团展开战略合作,拟成立合资公司建设6GWh电池生产基地。
在欧洲,亿纬锂能在匈牙利投资10亿欧元的电池工厂开建,主要为宝马集团德布勒森工厂供应圆柱电池,将于2026年竣工投产。刘金成说:“正如客户说的,匈牙利工厂运转好,就在欧洲站住了脚跟,站住脚跟就有无限未来。”
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医博会 2024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 2024上海国际医博会 上海春季医博会 上海春季医疗展 医疗器械展 2024上海春季医博会 2024上海医疗器械展 2024春季医博会 春季医博会 医博会官网:www.imdse-expo.com
产业链合作模式上,仅6月,亿纬锂能连续两天签下超23GWh储能大单,与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签订电池产品采购协议;与美国客户ABS签订合作协议。
在刘金成看来,中国锂电产业这些年的科技创新成果喜人,产业链整体能力迅速提高,在材料端、装备端等方面都有优势,已经进入到为全球服务的新阶段。“我们可以整体出海、服务全球,实现对海外市场的技术输出和制造拓展。”他说。例如企业在德国建设电池工厂,负极材料铜箔等供应链都实现德国本土化,多家国内装备商在当地设厂。
当下,全球新能源产业正迈入新发展阶段。中国电池业以链出海、走向全球化是大势所趋。刘金成说:“不断提高全球制造、全球服务、全球合作的能力,让更多客户和消费者有更好的产品体验,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,是我们要努力的工作。”